Vue.js入門:完成懷舊的井字圈叉遊戲動態網頁

想要探索 Vue 前端框架嗎?本次的圈圈叉叉範例可以帶你一同進入 Vue 世界中,認識前端框架的強大與方便之處。圈圈叉叉是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有玩過的遊戲,規則簡單易上手,在本次範例中會實作出以下功能:

  1. 透過 Vue 產生九宮格的框框,當玩家點擊時會顯示出圈圈叉叉
  2. 遊戲過程中系統會不斷比對資料,找尋是否有贏家產生,當有贏家產生時會顯示出哪一方勝利
  3. 可將遊戲畫面清除,重新開始進行一局新的遊戲
  4. 顯示當下該輪到哪一位玩家進行出手

在開始製作之前你該知道的 Js 操作與 Css 屬性

Js操作:

  • filter:篩選出符合贏家條件的資料
  • map:處理九宮格資料時的陣列的轉換
  • reduce:可將數字相加後,用於贏家判斷

Css排列版面的利器flex

  • display: flex:預設會將子層水平排列不斷行
  • flex-wrap: nowrap | wrap | wrap-reverse 預設為 nowrap,超過寬度的子元素是否換行
  • flex-direction: row | row-reverse | column | column-reverse 主軸線的元素排列方向,預設為橫向順排 row
  • justify-content: 元素在主軸上排列的方式
  • align-items: 元素在副軸上排列的方式

事前準備

Code Pen上開一個新的pen,將HTML的預處理器設定成Pug、CSS的預處理器設定成Sass、JS的CDN掛入Vue。

1. 用CSS建立外框線以及圈圈圖示

首先建立名稱為 size 的 mixin,可以讓後續在使用上比較方便,像是繪製框線。

//HTML
.block
//CSS
@mixin size($w, $h:$w)
  width: $w
  height: $h

.block
  +size(150px)
  border: solid 1px

接著要來建立框線以及繪製圈圈的圖示,在繪製圈圈圖示上,會使用擬元素 beforeafter,這裡可以嘗試在 content 中加上符號來顯示看看效果。不過如果沒有要顯示字元的話,像是本次範例所要的是畫幾何圖形,一樣需要加上 content,雙引號中間空白無文字,不可直接省略。

//HTML
.block
.block.circle
//CSS
@mixin size($w, $h:$w)
  width: $w
  height: $h

.block
  +size(150px)
  border: solid 1px
  &.circle
    &:after, &:before
      content: ""
      display: block

不管是圈圈與叉叉,都是由 :after:before 這兩個偽元素左組成,在圈圈上,是兩個圓形疊在一起所產生視覺效果,透過將中間的圓圈所設定的顏與背景顏色相同,這樣看上去可產生甜甜圈形狀也就是圓形的效果。

這邊要注意的是,由於在圖層的排列順序上,:after 是在 :before 之上,所以比較大的圓是要寫在 :before 上,而中間的小圓則是寫在 :after 上。

在圓形的置中設定上,先將 :after:before 設定成絕對定位,而由於絕對定位的位置規則是會透過尋找上層非 static 的區塊,當作定位的起始點。為了使 .circle 當成定位起的點,所以在母元素 .circle 加上相對定位 position: relative。接著以左上角為參考點,向右以及向下各移動 50% ,再向上以及向左移動本身一半的長度 (transform: translate(-50%, -50%)),這樣一來就完成置中了。

//CSS
$color_blue: #46f
$color_red: #f35
$color_bg: #222

@mixin size($w, $h:$w)
  width: $w
  height: $h

html, body
  background-color: $color_bg
  margin: 0
  +size(100%)

.block
  +size(150px)
  border: solid 1px

  &.circle
    position: relative
    &:after, &:before
      content: ""
      display: block
      border-radius: 50%
      position: absolute
      left: 50%
      top: 50%
      transform: translate(-50%, -50%)
    &:before
      +size(90%)
      background-color: $color_red
    &:after
      +size(60%)
      background-color: $color_bg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一,建立外框線及圈圈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一,建立外框線及圈圈

2. 繼續使用CSS完成叉叉圖示

完成圈圈後,接著來做叉叉。

為了測試方便,所以就先以滑鼠移入區域,也就是 :hover 的方式來寫叉叉的效果。叉叉是由兩條長方形所組成的,所以將 size 的比例改成長方形,也將圓角設定變為 0px。

將長方形個別旋轉正負 45 度,形成交錯的叉叉,這邊可以發現,除了旋轉 (rotate) 之外,也保留了在圓形中所設定的移動 (translate)。原因在於,transform 會複寫掉前面的屬性,為了達到與圈圈一樣的效果,所以也必須指定移動的效果。

此時滑鼠移入有叉叉的效果了,但是切換時很生硬,要達成柔順切換的效果,只要在 &:after, &:before 上加上transition: 0.5s 就可以了。

//CSS
&:after, &:before 
  content: ""
  display: block
  position: absolute
  left: 50%
  top: 50%
  transform: translate(-50%, -50%)
  transition: 0.5s   // 圈叉變化時間 0.5秒
&:hover  // 與 .circle 同一層級
  &:after, &:before
    +size(90%, 15%)
    background-color: $color_blue
    border-radius: 0px
  &:before
    transform: translate(-50%, -50%) rotate(45deg)
  &:after
    transform: translate(-50%, -50%) rotate(-45deg)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二,滑鼠hover移上會轉成叉叉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二,滑鼠hover移上會轉成叉叉

3. 調整圈叉的共用CSS屬性

在叉叉測試測試完畢後,由於剛剛 hover 只是用來測試,使用 hover 模擬沒問題後,就將其改為 .cross ,並在 html 新增 .cross 的元素。

//HTML
.block
.block.circle
.block.cross
//CSS
.block
  +size(150px)
  border: solid 1px
  position: relative
  &:after, &:before //change the after and before position
    content: ""
    display: block
    position: absolute
    left: 50%
    top: 50%
    transform: translate(-50%, -50%)
    transition: 0.5s
  &.circle
    &:after, &:before
      border-radius: 50%
    &:before
      +size(90%)
      background-color: $color_red
    &:after
      +size(60%)
      background-color: $color_bg
  &.cross 
    &:after, &:before
      +size(90%, 15%)
      background-color: $color_blue
      border-radius: 0px
    &:before
      transform: translate(-50%, -50%) rotate(45deg)
    &:after
      transform: translate(-50%, -50%) rotate(-45deg)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三,調整圈叉的共用CSS屬性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三,調整圈叉的共用CSS屬性

4. 進入 Vue.js 世界,綁定建立的樣式

在正式進入 Vue.js 的世界前,我們先模擬使用 jQuery的情況 ,在Console中嘗試新增以及拿掉元素上的 class。

//Console
// 抓取 .block.circle,有 circle 這個 class 就將其拿掉
$(".block.circle").toggleClass("circle")
// 抓取 .block,無 circle 這個 class 就加上去
$(".block").toggleClass("circle")

假如使用 jQuery 來寫的話,首先會先建立一個長度為 9 的陣列 (var blocks = [1,0,-1] ),裡面放置的數字分別代表每一個格的狀態,比如說 1 代表圈圈、-1 代表叉叉、0 代表空,有了這些一串數字後,再根據數字去新增與刪減 Class。

這樣可以達到效果沒錯,但是如果可以當資料更新的時候,外觀也就自動更新,不需要自己再去新增與刪除 Class 的話,會是更好的方法,而我們接下來要使用的 Vue 便可以完成這部分。

在使用 Vue 的起手式上,首先需要一個溝通橋梁,類似搬運工的角色,名為 vm,接著要定義作用的範圍,設定為 el: "#app",而在 HTML 最外面一層上加上 #app。這樣就連接完畢,接下來在 Vue 中所做的資料更新都會做用到整個 HTML 上。

接下來要做的功能是,根據在 Js 中的資料,來判定在 HTML 上的元素要不要加上相對應的 Class。先處理 Vue 的部分,由於所設定的是資料相關,所以要擺放在 data{} 之中,裡面新增一個物件, key 為 blocks,value 為 { type: -1 }

接著來到 HTML,在切換 Class 上,需要 v-bind 這個標籤,它是用來綁定與參數相關的,像是Class、href 就會使用它。後面雙引號部分則是來決定要加上的 Class 以及可否能加的條件 ("{ Class : 成立條件 }"),這裡的 Class 不僅可設定一個,也可以是多個,只需要以逗號相隔開來即可。所以下方 HTML 中所代表的是,如果 type 是 1 的話,那就加上圈圈,而如果 type 是 -1 的話,那就加上叉叉。大家可以利用Console嘗試更新 blocks: { type: -1 } 中 type 數字(輸入 vm.blocks.type=1或0或-1),來觀察外觀上的變化。

//JS
var vm = new Vue({
  el: "#app",
  data: {
    blocks: { type: -1 },
  }
});
//HTML
#app
  .block(v-bind:class="{ circle: blocks.type == 1, cross: blocks.type == -1 }")
  //刪除先前的.block.circle及.block.cross

5. 用 Vue.js 的 Array 產生九個框框

在前一個步驟,完成了最左上角的單一方塊在外觀與資料的連結,但是圈圈叉叉是九宮格,所以老闆使用 Array.from 來產生九個 { type: 1 } 並存放到 Blocks 中,讓 Blocks 是長度為九的陣列。

接著我們來到了 HTML,回想起當需要存取陣列的每一個元素時,就使用迴圈,而迴圈中所設置的變數可依據需求自行定義,而在 Vue 中也是相同的概念,透過 v-for 來存取陣列中的每一個元素,使用方式為 v-for="自訂義名稱 in 陣列" ,由於 blocks 長度是九,所以 Vue 就會在畫面上產生九個.block元素,在這裡老闆使用了 block 來當作識別的變數,所以在判斷 Class 上名稱就是使用 block.type == 1,來判斷每一個 Block 所設置的 type 是不是等於 1。

由於現在設定上都是圈圈 (type: 1 ),老闆後來改以隨機變數的方式產生 -1、0、1 ( type: 1 - parseInt(Math.random() * 3) ),這樣一來畫面上不同方格就會各自呈現不同的形狀。

//JS
var vm = new Vue({ 
  el: "#app",
  data: {
    blocks: Array.from({ length: 9 }, function () {
      return {
        type: 1 
      }
    })
  }
});
//HTML
#app
  .block(v-for="block in blocks",
         v-bind:class="{circle: block.type == 1, cross:block.type == -1}")

v-for與v-bind的差別:v-for用來產生陣列裡的多個複製物,並存取或綁定陣列中的各個元素,v-bind:屬性可將符合條件的單個元素綁定屬性
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五,用 Vue.js 的 Array 產生九個框框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五,用 Vue.js 的 Array 產生九個框框

6. 調整HTML及CSS排列成為九宮格

在步驟五,透過 v-for 自動產生九個方塊了,在方塊中也隨機擺放著不同的符號。不過在圈圈叉叉的設置上是水平三格與垂直三格所組成的九宮格,因此要在這組 .block上再新增一個母元素取名為 .block_area,用來規範整個九宮格的大小與位置。我們首先在每個框框中加入編號:

//HTML
#app
  .block_area
    .block(v-for="(block,bid) in blocks",
           v-bind:class="{circle: block.type == 1, cross:block.type == -1}")
      .small_number {{ bid+1 }}

在 css 的設定上,由於裡面的框框預設上的寬高都是 150px,所以在外框的寬度上就乘上 3 倍。在排列方式上使用 flex,在預設上是當母元素也就是 .block_area 加上 flex 後,下層的子元素 .block 就會依序由左向右排列且不換行。為了達成換行的效果,會需要加上 flex-wrap: wrap ,這樣當寬度超過時,子元素就會自己自動往下排列了。

//CSS
.block_area
  +size(150px*3)
  display: flex
  flex-wrap: wrap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六,調整HTML及CSS排列成為九宮格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六,調整HTML及CSS排列成為九宮格

結果此時會發現還是不太對,確實有往下排列了沒錯,但是卻以兩格兩格的方式排列。原因在於,在預設上每一個元素的寬度 = Set width + border + padding,以現在的框框來說就會是 150px +1px*2 = 152px,所以當排列到第三個框框時就會超出範圍,自然地就會向下排來排列。為了要讓指定的寬度 150px 涵蓋 border 的寬度,那就要再加上 box-sizing: border-box 就可以囉。

//CSS
.block
  +size(150px)
  border: solid 1px rgba(white, 0.2)
  position: relative
  box-sizing: border-box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六ㄓ之之ㄧ之一之一,調整HTML及CSS排列成為九宮格

7. Vue.js中設定重新開始

要如何設定所有物件重置呢?回想一下在第五步驟中,提到框框中的圖形是根據 type 的數字來做變化的,所以要將畫面清空,僅需要將數值統一設定為零即可。然而將清空畫面屬於動作,是需要視情況不斷執行的,所以要將重置的設定寫在 methods 中。

設定好後,會發現畫面上的方格都消失了,原因在於一開始 Vue 的元件建立後,並不會自動執行寫在 methods 中的函式,為了讓元件建立後就初始化將每個方格方格設定為空,必須在 mounted() 也就是 Vue 初始化剛完成時,執行 restart() 函式。

//JS
var vm = new Vue({
  el: "#app",
  data: {
    blocks: [],
  },
  mounted() {
    this.restart()
  },
  methods: {
    restart() {
      this.blocks = Array.from({ length: 9 }, function () {
        return {
          type: 0
        }
      })
    }
  }
});

8. 點擊後下棋

設定好九宮格初始化的格式後,就要來使用滑鼠點擊。前面有提到,在 Vue.js 中與樣式有關的會使用 v-bind,而點擊是動作,這與事件有關則是使用 v-on。所以要達成當點擊框框內後會呈現圈圈的語法如下 v-on:click="block.type=1",表示當偵測到點擊時,就把 type 設定為 1 ,也就是圈圈的形式。此時會發現不管點擊畫面上哪一位置都會變成圈圈。

//HTML
#app
  .block_area
    .block(v-for="(block,bid) in blocks",
           v-bind:class="{circle: block.type == 1, cross:block.type == -1}"
           v-on:click="block.type=1")
    .small_number {{ bid+1 }}

確定點擊效果沒問題後,接著來製作輪流下棋。輪流就是將 type 一開始設定為 1,再來就是 -1,並接續輪流交替,由於數值的切換是動作,所以透過將 v-on:click 後面包成一個動作 player_go(block),讓設定的細節到 Vue 中函式做處理。每當有方塊偵測到點擊時,就會傳送當下被點擊方塊設定 type,並且會交替的更換 turn 的數值,讓 turn 在 1 與 -1 兩者之間交替。可以注意到,在 data 中新增了資料 turn: 1,代表遊戲開始是由圈圈這方開始,若遊戲要從叉叉開始,那只要改為 turn: -1 就可以囉。

//HTML
#app
  .block_area
    .block(v-for="(block,bid) in blocks",
           v-bind:class="{circle: block.type == 1, cross:block.type == -1}"
           v-on:click="player_go(block)")
      .small_number {{ bid+1 }}
//JS
var vm = new Vue({
  el: "#app",
  data: {
    blocks: [],
    turn: 1
  },
  mounted() {...
  },
  methods: {
    restart() {...
    },
    player_go(block) {
      block.type = this.turn
      this.turn = -this.turn
    }
  }
});

9. 顯示下棋者

在與九宮格同一的層級之下,新增一個 .block.small 的元素,另外會在綁定 vue 中的資料 turn,這樣一來加上相對應的 Class。另外,由於這只是作為提示框而非遊戲操作部分,所以將格子縮小會比較好看一些。

//HTML
#app
  .block_area
    ...
  .block.small(v-bind:class="{circle: turn == 1, cross: turn  == -1}")
//CSS
.block
  +size(150px)
  border: solid 1px rgba(white, 0.2)
  position: relative
  box-sizing: border-box
  &.small //縮小格子
    +size(60px)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九,顯示下棋者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九,顯示下棋者

10. 理出邏輯,再用Vue.js判斷贏家

本小節是此範例中最核心也是最有挑戰的的地方:要如何判斷有贏家產生,而贏家又是哪一方呢?以下先用圖示講解觀念,再著手進入程式。

圈圈叉叉井字遊戲判斷贏家

在畫面上,每一格都有相對應的數值,圈圈是 1,叉叉是 -1,而都沒有劃記則是 0,那可以得知只要有某一條線的所有數值相加起來為 3 或是 -3 ,這就代表有連成一線。接著要考慮可連成一線的方式有哪些情況,下面以格子的數字做為表示,一共有八種情況,分別是 123 / 456 / 789 / 147 / 258 / 369 / 159 / 357,每當有玩家點選方格時,便會依序檢查上述八種情況的任一是否有連線成功。

接著在進入撰寫連線的程式前,先來認識在 Vue 中新的小夥伴 – computed,它會自動監看在 Vue 中的數值是否有更動了。當有內部有數值更新時,所設定的屬性也會隨之更新。下面以 user() 作為範例,當數值 turn 改變時, user() 所計算過後回傳的值也會改變,而這個值可放在 HTML 中來使用。

//JS
var vm = new Vue({
  ...
  methods: {
    restart(){...
    },
    player_go(block) {...
    },
    computed:{
      user(){
        return this.turn == 1? "O'turn" : "X'turn"
      }
    }
  }
})
//HTML
#app
  h1 {{ user }}
  ...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十,顯示出輪到誰下棋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十,顯示出輪到誰下棋

接下來就要開來寫連線判定的部分囉,先將前面所提到的連線情況存成一組字串,接著透過字串分割的方式形成陣列,並回傳數值顯示在畫面上:

//JS
computed:{
  pattern_data(){
    var verify_list = "123,456,789,147,258,369,159,357"
    var result = verify_list.split(",")
    return result
  }
}
//HTML
#app
  h1 {{ pattern_data }}
  ...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十,寫贏家判斷列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十,寫贏家判斷列

為了可以顯示出每一個格子的序號與相對狀態,所以在原本顯示狀態的 type 之上加上屬性 id,由於程式是由 0 開始,格子的序號是由 1 開始,所以 id = i +1。

//JS
restart(){
  this.blocks = Array.from({ length: 9 }, function (d,i) {
    return {
      id: i+1, // 新增序號 
      type: 0
    }
  })
},

這樣子九宮格所呈現的資料會是如下,總共九個物件,每一個物件都會有相對應 id 以及 type

[ { "id": 1, "type": 0 }, { "id": 2, "type": 0 }, { "id": 3, "type": 0 }, { "id": 4, "type": 0 }, { "id": 5, "type": 0 }, { "id": 6, "type": 0 }, { "id": 7, "type": 0 }, { "id": 8, "type": 0 }, { "id": 9, "type": 0 } ]

回到 pattern_data(),依據剛剛所列出的驗證組合,取出相對應的物件,比如說:

[ { "id": 1, "type": 0 }, { "id": 2, "type": 0 }, { "id": 3, "type": 0 }]

在陣列的轉換上使用 map,以 vtext 來代表每一項驗證的組合。由於是要將長度九的陣列依照條件轉換成各個長度為三的陣列,透過使用 filter 來進行來過濾,過濾的條件則是察看序號是否相同,這裡使用到 indexOf,若有相同數值會回傳 1,否則則會回傳 -1 。

取出陣列組合後,可以點擊看看九宮格,確認 type 的是數值是會有變化的,而這個數值就是用來相加並進行判斷的,再次使用 map 來取出陣列中 type 數值的部分,並且透過 reduce 來計算三個數值相加總合。

//JS
var verify_list = "123,456,789,147,258,369,159,357"
var result = verify_list.split(",")
  .map((vtext)=>{
    var add = this.blocks
      .filter((d, i) => vtext.indexOf(i + 1) != -1)
      .map((d) => d.type)
      .reduce((a, b) => (a + b), 0);
    return add;
  })
return result

下方圖片標示出在做完每一項操作後,所產生出的結果。
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十,.filter() 過濾出驗證的陣列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十,.filter() 過濾出驗證的陣列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十,.map() 數值 tpye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十,.map() 數值 tpye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十,.reduce() 相加數值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十,.reduce() 相加數值

目前有個每一個驗證規則的數值加總,但是只需要回傳贏家的判斷即可,也就是 3 (三個圈成一線)與 -3 (三個叉成一線),所以使用到 .filter() ,判斷條件為只要絕對值等於 3 就代表有贏家產生了。除了知道有贏家外,也希望可以知道是哪一條線成立的,所以在回傳值的上面也加上了 rule: vtext

//JS
var verify_list = "123,456,789,147,258,369,159,357"
var result = verify_list.split(",")
  .map((vtext)=>{
    var add = this.blocks
      .filter((d, i) => vtext.indexOf(i + 1) != -1)
      .map((d) => d.type)
      .reduce((a, b) => (a + b), 0);
    return { rule: vtext, value: add }
  })
result = result.filter((obj) => Math.abs(obj.value) == 3)
return result
井字圈叉遊戲:步驟十,贏家條件成立時,顯示驗證結果

11. 在畫面上顯示贏家

有了贏家之後,需要顯示在畫面中,我們在 computed:{} 新增另一個 win_text() 的函式。在預設上 winner = -1,代表沒有任何贏家產生,而當 this.pattern_data.length > 0,則表示有贏家產生數值時,將 winner 的值替換,再依據是正 3 還是負 3 顯示贏家。

//HTML
#app
  h1 {{ win_text }}  // win text
  .block_area
  .block(v-for="(block,bid) in blocks",
         v-bind:class="{circle: block.type == 1, cross:block.type == -1}"
         v-on:click="player_go(block)")
    .small_number {{ bid+1 }}
  .block.small(v-bind:class="{circle: turn == 1, cross: turn == -1}")
//JS
win_text() {
  var winner = -1
  if (this.pattern_data.length > 0) {
    winner = this.pattern_data[0].value
  }

  if (winner == 3) {
    return 'O wins'
  } else if (winner == -3) {
    return 'X wins'
  }
  return (this.turn == 1 ? 'X' : 'O') + "' turn"
}

12. Vue.js中加上「防止每格內的重複點擊」的機制

在贏家產生後,照理來說遊戲就該停止了,但是現在遊戲還是可以不斷進行,原因在於還沒有防止重複點選機制。解決方式很簡單,只需要在點選前加上判斷格子是否為空的 block.type == 0 就可以了。

//JS
player_go(block) {
  if (block.type == 0) {
    block.type = this.turn;
    this.turn = -this.turn;
  } else {
    alert("Not allow")
  }
}

13. 增加按鈕重新開始遊戲

在遊戲結束後,需要清空畫面才能將再次進行遊戲,所以在最下方加上重新開始遊戲的按鈕。前面有提到 Click 動作點擊要搭配的前綴字為 v-on:click ,這可以縮寫成 @click,而清空的功能在步驟七的地方已經寫好了,所以這裡只需要呼叫就可以囉。

//HTML
#app
  h1 {{ win_text }}
  .block_area
    .block(v-for="(block,bid) in blocks",
           v-bind:class="{circle: block.type == 1, cross:block.type == -1}"
           v-on:click="player_go(block)") 
      .small_number {{ bid+1 }}
  .block.small(v-bind:class="{circle: turn == 1, cross: turn  == -1}")
   h2(@click="restart") Restart   // Restart 重新遊戲

14. 最後來CSS裡調整畫面

目前元素都靠向左側,我們希望調整到整個畫面的中心位置對齊,會比較好看。除了 htmlbody 要將子元素#app 排列置中, #app 裡的所有元素也必須排列整齊垂直置中,所以在元素設定上也一同加上了 #app

在排列上使用 flex,前面有提到,flex 預設上是橫列的由左向右排列,但是我們要的是由上而下的垂直排列,所以方向設定上改成 flex-direction: column,在主軸 justify-content 以及 交叉軸 align-items 都設定為置中 center。

//CSS
html, body, #app
  background-color: $color_bg
  margin: 0
  color: white
  +size(100%)
  display: flex
  justify-content: center
  align-items: center
  flex-direction: column
//HTML
h2 Player  // 在顯示輪到誰的圖示前面加上文字 Player
.block.small(v-bind:class="{circle: turn == 1, cross: turn  == -1}")
最後調整CSS,完成遊戲

結語

我們總結一下這次的圈圈叉叉遊戲的範例,製作過程可以分為五個部分:

  1. 以CSS擬元素(:before, :after)的方式繪製圈圈叉叉。
  2. 透過 Vue 的 Array 產生九個框框,並且透過綁定資料,讓畫面可以根據資料顯示對應的樣式。
  3. Restart – 重新遊戲,可在遊戲一開始或是遊戲中點擊 Restart 後清空畫面。
  4. 利用 v-on:click 選寫下棋功能。
  5. computed:{}計算出贏家成立的條件以及在畫面上顯示贏家。

這就是我們用 CSS及Vue.js 寫出來的圈圈叉叉遊戲啦!老闆的成品這邊去,也非常歡迎大家到社團裡跟我們分享你們完成的作品。

動畫互動網頁程式入門(HTML/CSS/JS)以簡單例子帶你入門網站的基礎架構及開發,用素材刻出簡單有趣又美觀的網頁和動畫,享受做出獨一無二的網頁所帶來的成就感,在職場上與設計師和工程師合作無間。

打好基本的互動網頁基礎之後,可以進階動畫互動網頁特效入門(JS/CANVAS),紮實掌握JavaScript 程式與動畫基礎以及進階互動,整合應用掌控資料與顯示的Vue.js前端框架,完成具有設計感的互動網站。長達3085分鐘,超過60個精緻範例與400張的投影片以上,以及四個加碼單元vue-cli、GSAP、D3、Three.js的投影片,成為hahow上最長的課程。

此篇直播筆記由幫手 阮柏燁 協助整理

墨雨設計banner
分享
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: XYZScripts.com